中新网新疆喀什3月4日电 (记者 朱景朝)3月3日,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·巴依卡"年代榜样"称谓。2021年1月4日,拉齐尼因勇救落入冰窟中的儿童献出了名贵的生命,年仅41岁。
作为在帕米尔高原日子放牧的牧民,拉齐尼·巴依卡的父亲、祖父都是看护祖国边防的护边员。他从父亲巴依卡·凯力迪别克blued购买手中传承了"接力棒",在帕米尔高原守边。边防线上的界碑、河流、山谷都留下了拉齐尼·巴依卡的脚印。一家三代,戍卫边远当地近70年,拉齐尼·巴依卡被当地牧民亲热称为"高原雄鹰"。
记者曾多次到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(简称塔县)采访,浮光掠影的是2017年9月,在帕米尔高原秋收的时节,记者到拉齐尼的家中对他进行采访。让记者回忆最深的是他曾说,自己巡边时带着三样东西:水泥、油漆和馕。
拉齐尼其时告知记者,每次和边防官兵一同巡边时,要带三样东西:水泥、油漆和馕。馕在路上是干粮,水在山谷里到处都是。到了界碑,他们要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当地,用油漆改写,还要描字。"在界碑前,咱们都还礼、发誓。"
塔县与巴基斯坦、阿富汗、塔吉克斯坦接壤,边境线长888公里。红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,氧气含量缺乏平原的一半,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,最低气温超越零下40℃。
拉齐尼一家三代为边防官兵义务当导游,巡边守边70余年。由于路险难行,只能靠牦牛当导游,在三代人巡边路上,他家10余头牦牛奉献了生命。拉齐尼回忆中最铭心刻骨的一次是,一头牦牛踩在水中的石缝里,腿拔不出来,用力过猛,腰断了。这位"兵士"已不能持续同行,他和官兵们为它心痛,在心里吊唁它。
来源:版权归属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联系QQ:110-242-7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