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学习遵循习近平文明思想,不断推进中华优异传统文明的创造性转化、立异性开展,中心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我国pet dogs at home书法家协会精心策划推出大型文明节目《我国书法大会》(第二季)。节目将于2025年3月23日起在总台央视pet dogs guide归纳频道(CCTV-1)20:00档开播,央视频、央视网同步上线。
第一集邀您共赏甲骨文、熹平石经以及我国印等三组著作。
△ 掌管人龙洋
△ 第一集嘉宾
第一集节目约请中心民族大学蒙曼教授、吉林大学丛文俊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陈志平教授担任点评嘉宾。
△ 现场书友书写“六合同风,神州共贯”
“六合同风,神州共贯”出自《汉书·王吉传》,既是对中华大一统的赞许,更是今日时代精神的描写。
最早的成系统汉字:甲骨文
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,是现在已知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,距今3300多年。自1899年发现以来,迄今已见甲骨总量超越16万片,单字数量约4400个。甲骨文记载了殷商社会的前史和文明,它的发现证明了司马迁《史记·殷本纪》的记载,打破了疑古派“东周以上无信史”的说法,将我国的文字前史往上推了将近1000年。
甲骨文尽管距今已有三千多年,但现已展现出汉字书法之美。甲骨文绝大多数都是竖写,右起,向左行,这就形成了我国书法安稳三千多年之久的规则和书写方法。而表意文字所发生的想象力、笔画结构的安稳性及丰富性,让书法的发生具有了根底。
△ 情形短剧《山河不变,文字不朽》
△ 现场书友用甲骨文、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六体书写
东汉官方石刻“教科书”:熹平石经
“大哉乾元,万物资始。”始刻于东汉熹平年间的熹平石经既是汉隶经典代表作,更是我国官方刊刻石经之始。由蔡邕等人奉诏正定经本文字,将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仪礼》《周易》《春秋》《论语》《公羊传》等七部儒家经典,以隶书写成,刻于46块石碑之上,并立于洛阳太学门外,是东汉官方石刻“教科书”。但是,因为遭到战乱等,现在仅能看到部分残石及拓片。
熹平石经字体结构方正,字形规则,点画摆放匀称慎重,刚柔相济,美丽雄壮,雍容华贵,代表了汉隶的规范写法,展现了庙堂之气。
△ 艺人王仁君和查文浩演绎蔡邕刊刻熹平石经的故事
方寸间的山河:我国印
印,前史悠久,早在上古时期,就呈现了描写在陶器上代表宗族或许氏族的印记。现在可以见到最早的什物印,是商代的三方青铜印,青铜印的内容或许表明的是某种族徽。
汉代今后,印大量地遍及,无论是共用、私用,从帝王、官府,一直到私家书信往来都要用印。陕西西安韩家湾发现一枚“皇后之玺”,这背面藏着怎样的隐秘?而一枚具有26个面的“三朝老丈人”印,又写满了怎样的前史故事?
从北宋开端,印章以文人印记的方法进入书画,并逐步开展成一门共同的印学,诗、书、画、印畅通领悟一体,成为中华传统文明中最精粹的审美系统。
△ 艺人王斑倾情叙述《印迹三千年》
翰墨传新韵,丹青阅我国
《我国书法大会》(第二季)每集90分钟,共6集。节目以全新视角翻开翰墨国际,不只聚集马王堆帛书、熹平石经、石门十三品、《平复帖》、《洛神赋十三行》、《万岁通天帖》、《淳化阁帖》、《赤壁赋》等极具代表性的我国书法著作,从古文字中溯源书法,从碑文手卷中品读书法;更深化河南安阳殷墟、陕西宝鸡周原、山东曲阜孔庙、河南洛阳龙门石窟、陕西西安碑林、甘肃敦煌六大书法名胜,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体悟书法,于是非真假间探寻中华文明的深沉根脉,感触中华文明的源源不绝。
来源:版权归属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联系QQ:110-242-789